在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本次两会带来的12份提案中,不乏对“绿色”、“生态”的关注。他建议,给予碳中和领先的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获得与内地同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标准,以促进绿色金融的内外双循环发展。此外,他认为,国家须早日制定统一的绿色标准,改变当前的一些问题。
蔡冠深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从横向比较可以看到,中国要从碳达峰到达至碳中和,只余30年时间,而欧洲走过了71年,美国是45年。因而中国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绿色转型目标,难免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沉重影响。如何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是中国宏观调控的重大课题。
他就此带来五点建议:大力推动中国绿色科技进步,全面拉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早日制定统一的绿色标准;给予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获得与内地同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内地与香港在绿色经济领域的互动交流;借助人工智能,帮助碳排放主要来源的城市达成“双碳”目标。
分析表明,清洁电气化、节能减排以及氢能、碳捕捉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路径,预计未来40年,这三个领域带来的绿色投资需求将达到140万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占GDP的2%。
他认为,如此庞大的绿色投资规模,需要绿色金融的大发展。但2019年,信贷在中国绿色融资中的占比高达90%,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则仅占7%和3%。因而业界评估,绿色股权和债券融资未来的比重,将有30%的增长。
“发挥好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他说,“何况,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设备、制造业环节具有突出的优势,预计10年、2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绿色能源设备的最大出口国,这是中国发展的新机遇。”
他建议,中国的绿色金融产品标准、标准制定和项目认定,都应该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和规范,并且大力发展第三方认证机构,引入国际第三方评估机构。
此外,他提出,应完善激励政策,给予在中国碳中和领先的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获得与内地同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标准,以促进绿色金融的内外双循环发展。他建议,香港金融业也可利用一国两制优势,在粤港澳构建比内地其他地区更灵活的,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积极筹备在香港设立绿色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的国际化交易平台。
他续指,加强内地与香港在绿色经济领域的互动交流,实现多赢。香港的碳排放已在2014年达峰,为配合国家整体要求,正争取比内地提前十年,也就是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香港在废物处理、能源供应、绿色建筑、绿色运输、清洁生产及绿色金融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并将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零售债券,鼓励市民参与。此外,香港也正通过三方工作平台,积极与广东省和澳门特区合作,推动在大湾区城市发展低碳社区。香港银行还推出了绿色住宅按揭计划,鼓励楼宇买家支持可持续发展建筑。而绿色按揭计划适用于购买已经取得由香港绿色建筑议会发出“绿建环评”的住宅,业主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按揭条款。这种做法,实质上还可以推广及几乎每一种商品和服务,值得内地同业借鉴。
蔡冠深还指出,可借助人工智能,帮助碳排放主要来源的城市达成“双碳”目标。包括通过应用深度学习等算法技术,推动开源平台发展,减少城市数据中心运行和AI模式模型开发自身所导致的碳排放。包括通过智能传感器近距离感知、卫星遥感远距离观测,对碳足迹进行跟踪、学习、模拟,有效帮助城市预测和优化碳排放活动。又或者,可将人工智能应用在与碳排放有关的重点领域,比如电力、热力、建筑和制造等高排放行业,交通、园林、环保、水务和应急等城市治理领域及生活和交通等惠民领域,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低碳循环发展。